人勤春早争朝夕,策马扬鞭开新局。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全力擂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铿锵战鼓。2月19日,学校召开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以“新春第一会”的昂扬气势,激荡起“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澎湃动能,吹响了新一年学校博士立项单位建设的冲锋号角,擘画出“十五五”谋篇之年的崭新篇章。
这是一场凝聚共识的部署会,是一场激扬斗志的动员会,更是全校上下“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奋进豪情的生动实践。从校领导班子到一线师生,从教学部门到职能部门,全校师生员工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迎难而上的执行韧性,对标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奋进目标,锚定十项重点工作靶向发力、阔步前行。
全国模范教师、先进制造工程学院教师高先和:任校长在学校2025年重点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内容丰富、务实高效,为学校工作指明了清晰的思路。我将以重点工作任务为目标,团结同事、齐心协力、积极作为,努力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安徽省优秀教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师何立新:学校的2025重点工作规划和部署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为我们广大教师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为自己能够成为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和实干的精神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建设中去。
安徽省智慧交通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教师肖赟:过去一年我们见证了学校在学生培养、学科发展、产教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进步,对人才强校等战略充满期待。在人工智能飞快发展的时代,我将继续以“陪伴者”和“启发者”的身份,践行教育初心,培育兼具创新力与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安徽省“优青”、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教师刘晓薇:学习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会议精神后,我了解了学校目前的发展动态,也清晰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青年教师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肩负推动教育创新、传承学术精神、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我将在教学上积极创新,科研上争取国家级项目和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省高端人才引育行动青年拔尖人才、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教师梁升:2025年我将配合校党委和院党委领导班子,做好研究生党建工作;持续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继续加强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全面培养;协助完成先进电池关键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实验室持续建设工作,力争达到校级高水平实验室标准。
安徽省“教坛新秀”、设计学院教师付珊:教师需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作为教师代表,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改革和建设。
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王晓艳:校领导讲话为学校发展点明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全员教师备受鼓舞,将以智慧物流与数字化供应链人才培养为核心引擎,聚焦有组织应用研究,坚持双轮驱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强高水平科研团队,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落地。
安徽省青年拔尖人才青年教学名师、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郭静:学校重点工作目标清晰、路径明朗,我们将持续强化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重前沿、厚基础、强实践、显特色、链市场”的培养模式,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立足合肥地域文化开展有组织应用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安徽省金牌职工、外国语学院教师徐天戍:我将以“新”为引领,以“质”为目标,聚焦新文科建设与数字人文,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外语学科创新发展。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多维育人路径。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强化教学质量提升。
旅游与会展学院教师张业臣:作为旅游管理系主任,我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路径,唯有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深化师资共建、创新评价机制等校企深度协同措施,才能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培育具有行业引领性的产教融合品牌。
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学院教师陈芬萍:部署会站位高、要求明、落点实。作为一名教师,我很受鼓舞,也倍感压力。我将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积极投身学校改革发展实践中,以诚挚之心为学生服务,用奉献之举护学子前行。
安徽省“教坛新秀”、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彩林:部署会吹响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我们将积极应对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不断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理解,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用前沿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展现思政课新气象新作为。
大众学院教师陈岩:作为青年教师,我将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深耕学术,勇攀科研高峰;充分发挥留学德国积累的国际化视野与多元思维优势,为建设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2024年度安徽省普通高校优秀心理健康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教育学院辅导员张弦乐:我将继续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用心守护、用情引路、用智启航,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获得者、先进制造工程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王植正:大学四年,我将理论融入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未来我将把专业学习成果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胡琪琦:我要结合专业需求,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积极参与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责任,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2022级建筑学专业学生邬逸凡:任校长提出要深化产学研合作,让我认识到建筑学要回应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要在设计中注重绿色建筑技术和可持续设计策略的应用;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实践项目,探索数字化手段在古建修缮中的运用。
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2024级资源与环境专业研究生曹雅婷:作为研究生,我们要强化思想引领、发挥桥梁作用、创新活动载体,注重自身建设。我将以“服务同学成长,助力学校发展”为己任,团结带领同学们以昂扬斗志完成各项任务。
安徽省百优大学生、设计学院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李泽林:我深切感受到了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会带来的新气象和新动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紧密围绕学校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以实际行动践行“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奋进姿态。
安徽省百优大学生、经济与管理学院202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王凯霆:作为一名体育特长生,我深感学校协同育人模式的优越性。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促进了我们的全面发展,未来,我将在学业与训练中砥砺前行,发挥自身优势,为学校争光。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2022级新闻学专业学生李梦:作为一名新闻专业学生,我对报告中提及的“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充满期待。校园基础设施与文化氛围的升级不仅是环境优化,更搭建了观察社会的“取景框”。我将用笔尖记录校园温度,用镜头传递青年声音,将每一处改变作为最好的实践课堂。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2022级英语专业学生陈露:我将以“开局即冲刺”的劲头夯实专业根基,主动拥抱人工智能赋能趋势,提升“外语+数字技能”复合能力;积极依托“外语+”学科交叉平台,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在实践中锤炼自我。
(党委宣传部)